省會強則全省強,省會興則全省興。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“實施強省會戰略”,為長沙發展注入強大動力,賦予新的使命。主峰磅礴則群山巍峨。如何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引領和輻射作用,以“省會強”助力“湖南強”?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,陳剛等38名住長省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,建議大力實施強省會戰略,全面提升長沙城市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。

過去五年,長沙實現了綜合實力的歷史跨越,先后邁上經濟總量過萬億元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元、常住人口過千萬的新臺階,躋身特大城市行列。記者了解到,作為省會城市,近五年長沙以全省5.6%的土地創造了全省近30%的GDP。目前,長沙已聚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、自貿試驗區、湖南湘江新區等戰略平臺,迎來國家戰略的多重疊加。可以說,面對各省新一輪的區域競爭,長沙正錨定與最優者“對標”、與最強者“比拼”、與最快者“賽跑”的決心,進一步扛牢省會責任擔當,奮力實現在全國爭先進位的目標。
實施強省會戰略是落實“三高四新”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重要抓手,是推進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舉,也是新時代賦予長沙的發展機遇與責任擔當。提案認為,當前長沙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“三個不匹配”問題需待解決。首先,長沙是近十年來人口增長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,十年市域常住人口增加300萬,但2020年內六區建成區面積僅560.67平方公里,低于鄭州、武漢,城市規模與人口量級不匹配。其次是經濟社會管理自主權與城市發展需求不匹配。2020年,長沙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,前5位均為副省級城市,長沙在經濟調控、市場監管、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權限與副省級城市相比受限明顯。
面向未來五年,長沙已提出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萬億元左右”的預期指標?!皳y算,2026年規模工業總產值需達到1.4萬億元,才能支撐2萬億元的經濟總量?!碧岚刚J為,目前長沙規模過千億元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僅5個,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較大,新興產業支撐作用有待加強,產業發展后勁支撐與經濟總量目標不匹配。針對“三個不匹配”的問題,提案建議,支持長沙做大城市空間格局,構建能級匹配新格局,按照“超前謀劃、穩步實施”的原則,支持長沙“五區建設”及“東拓西提南融北進中優”差異戰略,在發展空間、用地指標、用能指標、債券支持等方面集約挖潛、調劑傾斜,強化重點保障。爭取到2026年,長沙建成區面積突破1000平方公里,到2035年實現城鎮開發邊界2100平方公里。同時,支持湖南湘江新區、自貿區長沙片區拓展“飛地”,持續推進湘陰、九華片區深度融入強省會戰略,并推動相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基礎設施的重構等。提案建議,支持長沙擴大行政管理職權,構建責權統一新體制。按照“責權一致,能放盡放”的原則,深入推動“放管服”改革,讓長沙先行先試。委員們還從強功能、強品牌、強產業、強科技、強平臺、強人才六個主要方面建議,通過支持長沙圍繞“三個高地”建設“四個中心”,升級“網紅長沙”,合力推動長沙“1+2+N”產業集群建設等舉措,支持長沙打造國家創新平臺,構建區域功能新優勢,做強省會示范引領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功能。
